北京話并非來自滿語 源于南京官話、盛京官話
北京話并非來自滿語 南京官話、盛京官話是其源頭
“現(xiàn)在的國語,嚴格來講,有十分之幾是滿洲人的音韻,好多字音都不是漢人所有。”這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判斷,意思是北京方言來自滿語,并非純粹的漢語。此觀點在清末民初影響甚大,至今余風尤烈。
確實,北京方言中有大量滿語借詞,比如邋遢、貓兒膩、捅婁子、作踐、麻利、哈喇子、姑娘等,此外漢語第一人稱復數(shù)歷來只有“我們”,而“咱們”則出自滿語,此外漢語在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上向無敬語,“您”“怹”(音貪)也來自滿語。
據(jù)明末來華的西洋傳教士利瑪竇記載,當時北京沒有zh、ch、sh等音,這似乎也是北京話不純粹的“證明”。再有就是“兒化音”,在八旗駐軍的青州、德州、西安、重慶、成都等均有,疑似出自滿語。且北京話的聲腔、音韻與郊區(qū)完全不同,卻與黑龍江語音相似,明顯受到滿語影響。
此話題當年太平天國也曾提及,洪秀全在詔書中說:“中國有中國之語言。今滿洲造為京腔,更中國音,是欲以胡言胡語惑中國也。”
但,這些說法并不成立。
愛新覺羅·瀛生先生曾明確指出,滿語中并無兒化音,全國使用兒化音的地方也遠多于八旗駐防地,況西安、青州等地雖有兒化音,但方言與北京話相去甚遠,豈有只傳兒化音不傳其他之理?事實上,明末文獻已有比較完整的兒化音記錄,可見這是中原語音自身發(fā)展的產(chǎn)物。
那么,北京話究竟是怎么來的呢?
北京話有兩個源頭,一是南京官話,這是元末和明代北京的主要語言,二是盛京(即沈陽)官話,這是漢八旗的主要語言,加上漢人奴仆等,清初駐扎北京內(nèi)城的人口中,漢人占了42.6%,故瀛生先生說:“清初八旗漢軍將遼東語帶到北京,形成清代北京話。”
清代初期,因大量使用漢員,官場仍以南京官話為主,隨著它與盛京官話的融合,最終形成了北京官話,據(jù)西方外交官觀察,至遲1850年左右,北京官話已壓倒南京官話,成為官場的通行語言。但當時不同階級的北京人所說的北京話頗有不同,官場文人偏南京官話,販夫走卒偏盛京官話。
1903年,清政府頒布《學堂章程》,規(guī)定:“以官音統(tǒng)一天下之語言,故自師范以及高等小學堂,均于國文一科內(nèi),附入官話一門。”這是北京話被定為普通話標準之始。
北京話音高,且有些音南方人不易分辨,致一些人對此存抵觸情緒,但將語言與當時政治環(huán)境結合起來,甚至附會成外來語言,這就不夠客觀。
其實,在元雜劇中就有不少后來北京話的影子,但那時北京通行的是北方方言,元中后期統(tǒng)治者曾想將其設為官話,但未成功,只好易以南京官話,但這至少可以證明,北京話脫胎于北方方言,后兼收并蓄了南京官話、滿語、蒙語等的精華,所以生動活潑、表現(xiàn)力強,而這也正是為什么,北京涌現(xiàn)出這么多優(yōu)秀作家。
本文材料主要引自《北京地方志·人民生活志》
- “紫禁城里過大年”數(shù)字文化節(jié)落地鳥巢2024-01-13 11:01:05
- 文化的征服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2024-01-13 11:01:24
- 第二十一屆中國文化產(chǎn)業(yè)新年論壇展望新起點2024-01-08 07:01:59
- 回味京產(chǎn)精品精彩篇章,品“北京大視聽”光影魅力2024-01-08 07:01:30
- 七星關生機鎮(zhèn):源頭活水2021-01-29 08:01:40
- 激情澎湃迎端午 粽子飄香一家親2018-06-21 12:06:43
- 中國兒藝首推“小小代言人”:好劇請觀眾代言2016-11-25 04:11:55
- 預防感染H7N9禽流感:吃雞排和火鍋涮肉需謹慎
- 船游歐洲 一場春光與水影的邂逅(圖)
- 香港致力保持旅游中心地位 經(jīng)典景點成王牌(圖
- 香港“神醫(yī)”賣毒藥 自稱師承御醫(yī)不乏明星求診
- 中國區(qū)拉動 保時捷創(chuàng)三月全球銷量記錄
- 產(chǎn)品網(wǎng)絡持續(xù)細分 長安福特否認產(chǎn)能受限
- 發(fā)改委:因漲幅低于50塊錢每噸 油價不調整
- 數(shù)據(jù):科比4月出場時間生涯新高 一數(shù)據(jù)不遜喬
- 科比報銷湖人難成最強第八 火箭需看馬刺臉色行
- 職場關注:蘇泊爾創(chuàng)始人談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